2017年1月3日 星期二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這句話深受人們喜愛,萬物細觀皆自得,我們的確可以在小小的一朵花上窺見世界的運行。花朵作為植物的繁殖構造,仰賴昆蟲或鳥類協助傳播花粉,讓生命得以延續。而不少動物也因應這種動植物間的交互關係作為其生存的獵食策略。
例如不少蜘蛛並不結網,而是以擬態、保護色的方式躲在花下或枝葉間,在蜜蜂或蝴蝶來採蜜時,一把攉取,蟹蛛類的體色便常與棲息環境一致,因此即使顏色鮮豔,躲在花瓣時反而不易發現。
而同時蜘蛛也必須自保免於鳥類等天敵的捕食,因此偽裝成各種枯葉、樹癭,蟹形疣突蛛看起來就如同鳥屎一般,這樣的擬態可能同時具有吸引其他昆蟲來吸取礦物質,以及避免遭到捕食的功能。
台灣常見的梭德氏棘蛛與古式棘蛛艷麗的顏色視為一種警戒色,配上後皮膚與刺棘,可減低被掠食的機率。
除了一般常見的結網蜘蛛外,也有不少不結網的蜘蛛。不結網的蜘蛛捕食的手法相當多元,鬼面蛛常自枝條垂降,以第一、二對步足張開網子來捕捉飛行經過的獵物,是相當出色的攔截手。
而台灣較主要的毒蜘蛛,台灣長尾蛛,又稱上戶蜘蛛則習慣在地下築巢,並開兩管口於地面,當獵物經過時快速的衝出,利用毒牙咬死獵物。
然而蜘蛛的天敵並非只有大型動物,蠍子與蜈蚣都會沿著蜘蛛的巢管深入地下捕食,這些動物也並非絕對的獵食者與捕食者的關係,端看誰勝誰負,在自然界其實是相當常見的現象。
但談到最令蜘蛛們害怕的大概是蛛蜂、或者寄生虻,他們在產卵前會捕捉蜘蛛將其麻醉,封閉在地洞或泥巢中並產卵在其身上,這些幼蟲孵化後便以蜘蛛為食,通常這些蜘蛛仍會存活相當長的時間直到幼蟲化蛹。
蜘蛛的交配行為也相當有趣,每種蜘蛛間都有不同的求偶方式或訊號來避免雜交。通常雄蛛的體型會比雌蛛來的小,交配時常常可能面臨被吃掉的壓力。雄蛛會先將精子團包覆並黏在特化的附肢上,用前肢抵住雌蛛大顎,快速的將精子團放入雌蛛位於腹部的外殖器。然而也並非所有種類的蜘蛛都須經過這麼刺激的交配行為,各種蜘蛛在生殖上的策略都還值得我們進一步觀察,並提出可能的解釋。
除了蜘蛛外,美麗的瓢蟲也是我們常得以在花草叢間尋見的蹤影,不同於可愛的外表,瓢蟲在自然界也是相當兇狠的肉食昆蟲,他們喜愛以蚜蟲為食。
瓢蟲依食性可分為食肉、食菌、與食植性,因此並非皆為耕作者喜愛,然而作為捕食蚜蟲或介殼蟲這類常常造成作物大量損失的掠食者,在農地裡仍然是討喜的。瓢蟲的一生會經歷卵、幼蟲、蛹到成蟲,屬於完全變態,幼蟲與成蟲活動範圍與食性相似,差別只在外型,常常可以在同一株上同時發現幼蟲、蛹與成蟲。
蚜蟲對於務農的人來說常常是一種擾人的昆蟲,他們往往數量眾多,將口器插入嫩芽中吸取養分,造成植物衰弱,而其排泄物蜜露也會引發煤煙病造成植物死亡。螞蟻與蚜蟲的共生關係建立於蚜蟲提供蜜露給螞蟻食用,在冬季蚜蟲缺乏食物時,螞蟻也會搬移蚜蟲到其他植株上面,彼此生活關係相當緊密。
對耕作者來說,值得慶幸的是還有草蛉、食蚜虻、瓢蟲這些昆蟲能幫忙解決各式的病蟲害。曾經我們的農業走向過量使用農藥,食物鏈的瓦解,反而使我們落入不得不越下越多各式農藥的處境,也使我們失去了觀察生物間彼此競爭卻又保持平衡的美妙景象。

  
瓢蟲的幼蟲與成蟲食性相同,在同一棵植株上可見完整的世代

草蛉的幼蟲以蚜蟲為食



食蚜虻的幼蟲






 
螳螂常躲在花、葉下方等待獵物經過


  




































貓蛛科的成員也常見於花草間

















蟹形疣突蛛擬態成鳥排泄物狀
















雄蛛抵住雌蛛並以附肢輸送精子團

肩斑銀腹蛛的交配行為































豆娘與蜻蜓都是相當凶猛的獵食者,也可見同種相食的情形

椿象通常用吸管狀的口器來吸食,有植食性與肉食性

  

色色的珊瑚





一般我們將珊瑚分類成石珊瑚與軟珊瑚,通常石珊瑚指的是具有造礁能力的六放珊瑚綱珊瑚,牠們能夠藉由堆積碳酸鈣骨骼,在漫長的歲月中累積礁體;軟珊瑚則為八放珊瑚綱珊瑚,通常只具有骨針結構在共肉組織裡,較不具造礁能力。
八放珊瑚綱的珊瑚通常具備8隻觸手;六放珊瑚綱觸手數則為66的倍數。
雖然軟珊瑚造礁能力較低,然而美麗的外表與鮮豔的花色也同樣帶給珊瑚礁生態系妝點,墾丁後壁湖就有一區因為充滿了軟珊瑚而稱為花園區。軟珊瑚也因為耐得住寒冷,在剛烈的石珊瑚受不了的東北角,色彩繽紛的軟珊瑚一樣長得嚇嚇叫。
不過八放珊瑚裡面有兩個色色的好朋友,藍珊瑚跟笙珊瑚,它們也具有造礁的功能,連骨骼的顏色都跟一般珊瑚不同。
藍珊瑚顧名思義其骨骼是藍色的,而珊瑚蟲則呈現褐色。在潮間帶高潮位區更是優勢族群,低潮時有機會不需要下水就能觀察到他們的身影,在海浪的侵襲下經常形成的斷枝很快的又可以再生並成為新的群體。
而骨骼像傳統中國樂器的笙珊瑚,在海中通常只見珊瑚蟲體的觸手開展,就像花朵一樣,因此並不會注意到其紅色骨骼。笙珊瑚通常也生長在較淺區,跟早期受到華人喜愛的寶石珊瑚、紅珊瑚是完全不同的珊瑚。
寶石珊瑚一般是指生長速度相當緩慢,居住在深海的一些八放珊瑚成員,像黑珊瑚、竹珊瑚等,最常看見的則是紅珊瑚科(Coralliidae)成員,通常在100米以下,在深海的環境並沒有太多陽光,因此這些珊瑚通常靠觸手捕捉營養鹽,而不具共生藻,深海缺乏營養鹽也使這些珊瑚的成長速度相當緩慢。
寶石珊瑚的採集方法通常是以重錘將珊瑚擊碎後再打撈起,或者使用破壞性的底拖一網打盡,包含許多至今仍未清楚的深海底棲生態一同破壞殆盡,過去政府經濟取向的開發讓這些珍貴的資源消耗殆盡,近日卻又因為推動中國觀光而再次大開珠寶珊瑚店,但與過去相比,新採的寶石珊瑚有更高比例的蟲蛀或死枝,顯示資源的耗竭,實在需要重新思考人類是否真的需要利用這些生物來裝飾。
藍珊瑚與笙珊瑚骨骼
藍珊瑚
笙珊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