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日 星期四

蟹蟹你的愛



謝謝你給我的愛/現在我才看清楚/彼此曾經受的傷/時間裡煙消雲散/在愛情多變的路上/也許我只是個小孩/把想要對你說的話/埋藏在心中最深的地方。
每年的八到十月是陸蟹降海產卵的高峰期,此時期的墾丁、綠島等地常常遇見地方的媽媽湧入海中產卵,希望下一代能逆風高飛。母蟹們抱著成千上萬的受精卵越過山坡、海岸林以及被開發的馬路,好不容易才能抵達海邊,趁著大潮時抖動身軀,讓大海能夠帶走我的哀愁,就像帶走每條河流,所有受過的傷,所有流過的淚,我的愛,請全部帶走。
小小的陸蟹寶寶在海洋中度過了漫長的蚤狀幼體階段,在水裡飄呀飄的,濾食營養鹽或浮游生物,慢慢的成長變態,長成大眼幼體階段時,具備了較強的運動能力,便開始往河川或潮間帶移動,準備登上陸地的生活。
這類螃蟹的生命史中橫跨陸海,因而稱為兩側洄游型。在台灣,有另一群僅在淡水河流完成整個生活史的螃蟹,則稱為陸封型螃蟹或者淡水蟹,淡水蟹抱卵數較少,卵徑較大,孵化為雉蟹後才離開母體,在後代的生殖策略上與兩側洄游型並不相同。
陸封型陸蟹由於離水能力的差異,能夠擴散的區域也不盡相同,然而依然需要傍水而居,因此在台灣島隆起、造陸運動趨於穩定後,各個河系間的族群受到地理的阻斷,失去基因交流機會,在漫長的時光中親緣關係漸漸疏遠,演化為不同物種。
不過對於不少人來說,或許最常見的螃蟹還是魚市場常出現的各種蟳類,像是花市仔、三點仔、紅蟳等等,這些梭子蟹科的成員最後一對步足演化為泳足,可在水中快速移動,背甲左右兩側尖出也可增加在水中的浮力。
因此我們也可藉由螃蟹的外部形態特徵來猜測他們的生活方式與棲地類型,像是常在海灘上快速奔馳的沙蟹,就長了輕薄的甲殼與長而尖細的步足。若再往海潮靠近一些,黎明蟹扁平的步足與泳足,使他們較善於在潮水漲退間移動,並挖砂將自己埋藏於沙堆中,等待粗心的獵物上門。而常見於消波塊上的方蟹,則以扁平的甲殼躲藏於孔隙間以減少水流影響並抵禦衝擊,步足成爪狀並帶有剛毛,使牠們更擅於攀爬。
在中文命名上,我們也能窺見一些故事。常出沒於紅樹林的招潮蟹,雄性會以一定的頻率揮動特化的大螯以吸引雌性的注意,看起來就像在呼喚著潮水一般。同樣在紅樹林河口常見的和尚蟹,夕陽西下時常可見到一大片藍色圓球萬頭攢動,當我們想靠近一探究竟時,牠們便會熟練的像螺絲般自體向下旋轉,快速的躲到泥沙裡。和尚蟹終究是出家人,不同於一般螃蟹的橫行霸道,能夠直行移動,同樣身材渾圓的玉蟹科成員,也具備這樣的移動能力。
從山林溪流到大海,都有這些甲殼生物的存在,牠們比人類早出現好幾世紀,而身在物種如此豐富的熱帶海島國家,我們常訕笑台灣只有海鮮文化,沒有海洋文化,其實都有這麼多故事等著我們去發掘呢!
紫地蟹是常見陸蟹 生殖季時也會降海產卵

海岸防風林濕地是不少陸蟹的棲地環境 圖為毛足圓軸蟹

雄性招潮蟹的大螯也具有威嚇作用

細紋方蟹圓扁的體型易躲於石縫間

紅樹林出海口常可見敏感的招潮蟹白花花一片 一旦靠近就全躲回洞中

股窗蟹細長雙腳能在沙灘快速移動 濾食沙中有機質並把沙子堆積成擬糞

和尚蟹常在清晨或黃昏退潮時大量出現在泥灘地出海口

底棲短槳蟹具一對泳足可幫助游動

角眼沙蟹也是沙灘常見快跑一族

短身大眼蟹高舉雙眼洞察四周

看似溫馴的和尚蟹也會打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