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0日 星期二

荔枝椿象危機



荔枝椿象對農友帶來相當大的危害問題,顧名思義主要是產卵於荔枝、龍眼等作物,然而無患子、台灣欒樹等無患子科植物也同樣深受其害,其攝食行為主要以嫩芽為主,會導致落花、落果及嫩枝枯萎,嚴重還會引發荔枝酸腐病
一如椿象家族的成員,遇到危機時都會釋放臭液爭取脫逃機會,荔枝椿象的臭液會引發皮膚灼燒感,甚至導致潰爛,因此也被媒體用來製造恐慌,不少民眾有時會在家中衣物上發現其卵團,然而卵團實際上並沒有毒性。
荔枝椿象原生地於東南亞、中國一帶,自1999年在金門發現蹤跡後,至今台灣也淪為災區,世界各地也都有其蹤跡,可能是藉由農產品進出口造成入侵。澳洲一些地區也設有相關看板,標示若有發現需要通報,顯示其造成的嚴重危害。
荔枝椿象的若蟲大約在三到六月大量孵化,經過兩~三個月後長為成蟲來越冬,此時期體內堆積較多脂肪以渡冬,抗藥能力較高。隔年三月左右性成熟產下次一世代,此時由於體內脂肪減少,是用藥防治的適當時期(用藥為脂溶性,儲存脂肪時這些農藥並不會被分解,而是留在脂肪組織內,不少環境荷爾蒙例如戴奧辛也是這樣被堆積在動物脂肪中,再藉由食物鏈不斷累積,到高階端時累積到足夠劑量才造成影響)。
苗栗農改場嘗試以平腹小蜂來做生物防治,這種本土產的寄生蜂會將後代產於其他昆蟲的卵內,而其子代便以卵為營養來源。在渡冬時由於缺乏子代食物來源,平腹小蜂需要靠人工飼養來維持數量,農改場發現此時期野外常見的「蓖麻蠶」可作為平腹小蜂的宿主,維持平腹小蜂的數量。

 


又見中國樹蟾




一般印象中綠色的青蛙大多叫做樹蛙,可是樹蛙不一定住在樹上,而有一種相當特別的中國樹蟾,倒是相當精於爬樹,夏季連綿的雨夜正是觀察牠們的好時機。
樹蟾的外表或許很難跟蟾蜍聯想在一起,而之所以會用蟾這個字主要是由於他們的胸骨發育與蟾蜍比較相似,由於喜好在雨後出沒,所以又稱為雨蛙,樹棲型的雨蛙體色多半為綠色,而棲息於陸地或水域的成員則較為黯淡。
樹蟾科底下總共分為四個亞科,國外許多受人喜愛的蛙類也不乏樹蟾科的成員。例如只產在澳洲版塊的雨濱蛙屬(Litoria),網路上常看到可愛的老爺樹蛙,其實就是樹蟾家族的成員。另外在西南澳居家附近常見的一種穆爾雨濱(Litoria moorei)具有相當可愛的名字,由於他們的叫聲相當類似機車催油門的聲音,因此當地稱之摩托車蛙(Motorbike frog),其花紋相當美麗就像軍人的迷彩裝一般。

這次趁著連日的梅雨到高雄旗山附近調查,很快的就聽見45種蛙的叫聲,貢德氏赤蛙的狗叫聲、敲竹子般的白頷樹蛙叫聲,還有幾乎不缺席的澤蛙、小雨蛙與黑眶蟾蜍,但令仍心痛的是外來入侵種花狹口蛙的數量也不少。
花狹口蛙經由寵物管道進口後,至今已在野外造成嚴重危害
不久我們便在路邊的水泥分隔島上發現了可愛的中國樹蟾的身影,當我們靠近觀察時,幸運地見到了牠們攀爬樹枝的本領,長長的腳掌俐落地在樹枝間跳動,並靠吸盤牢抓住樹枝,三兩下就躲到了高處,留下我們興奮的討論著。
 近幾年來早已習慣在人造環境下觀察蛙類,在果園尋找莫氏樹蛙的蹤跡,香蕉田尋找樹蟾,水泥蓄水池的布氏樹蛙。才發現對於他們原先棲息於什麼樣的環境的想像居然是相當模糊的,而這些環境都可能由於農藥的使用或者開發為建地遭到破壞或消失,在觀察紀錄的同時,難免感到些許擔憂。

可愛的中國樹蟾展現爬樹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