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在遠古時期由於板塊分離的早,其上孕育出許多不同於其他大陸板塊的生物,袋鼠就是一例。澳洲製造(Australian Made)的認證商標,便是以袋鼠作為象徵。袋鼠可愛的外表下非常強悍,強勁有力的尾巴除了直接攻擊外,更能當作支點,撐起全身的重量,以雙腳踢擊。但除了為了爭奪配偶或者其他原因偶發的爭鬥,算是相當溫和的生物。然而牠們強盛的繁殖能力與缺乏天敵,快速的擴張也給澳洲政府很大的困擾-常常出現在道路兩側,夜晚會好奇的趨向光源,很容易慘死輪下,而巨大的身軀同樣可能造成車禍。
2016年5月23日 星期一
2016年5月3日 星期二
海中的鳥-飛魚
海中的鳥-飛魚
台灣東部有一座人之島-蘭嶼,其上居住著飛魚的子民,達悟人。在食物取得不易的小島,飛魚文化年復一年的帶動著蘭嶼的生活週期。飛魚是一種大洋洄游性魚類,每年隨著黑潮在三到六月時洄游到台灣東部外海,達悟人們依照飛魚的汛期,將一年分為三季:飛魚祭(rayon)、終食祭(teyteyka)與冬(amiyan),而飛魚祭中又有各種大大小小的慶典,村落中不難見到掛著一隻隻的「一夜乾」,直到終食祭為止,未食完的飛魚必須丟棄,以免招致疾病。島民們再次等待隔年飛魚的到來。
回到台灣本島,同樣也有獨樹一格的飛魚文化。漢人們稱飛魚為「飛烏」,形容他們受到驚嚇時成群飛起,深藍色的背影在海面上煞是一片。通常他們為的是躲避「飛烏虎」-鬼頭刀的追殺。看過李安導演<少年PI的奇幻旅程>這部電影的朋友,對於飛魚群飛的壯觀場面與鬼頭刀艷麗的藍紫色,想必都印象深刻吧。當然電影中的畫面或許過於誇張,通常飛魚並不會這樣滿天亂飛,而是一致的往某個方向滑翔。各位若有幸搭船至離島遊玩,尤其是東海岸,在船身兩側不難見到受船隻驚嚇的飛魚向兩側逃散,而後再度落入海中。
台灣本島的飛魚產業的莫過於東北角了。宜蘭南方澳素以鯖魚聞名,鯖魚是世界上相當重要的經濟性魚獲,相信各位對市售茄汁鯖魚罐頭並不陌生;鯖魚油脂組成分佳,富含ω-3不飽和脂肪酸,豐富的優質油質在烤過以後相當美味,且不像鮪魚等大型深海魚種具有重金屬累積的問題,吃多了對人體有不良影響,也不像大型魚類由於過捕與成熟年齡較久的問題而面臨生存壓力,因此選擇食用鯖魚其實也是一種品嚐海鮮卻又相對友善環境的行為。
另外隨飛魚而來的鬼頭刀大部份會做成魚排外銷,或者做成鬼頭刀乾,近日也有許多小吃店紛紛推出鬼頭刀炒飯,而宜蘭南方澳的名產-飛虎魚丸,便是由鬼頭刀肉所製成。
在南方澳漁港閒晃很快會注意到一個特殊的景觀-滿地金黃的草蓆。
飛魚們產下的卵具有黏性,牠們將卵產在海上漂浮的大型海藻中,隨海流動;漁民利用此習性投下草蓆吸引飛魚前來產卵。新草蓆使用前需先泡海水一週以上以去除草味,並且曬乾避免發霉,保養得當來年可以重複再使用。
一般來說,一艘船出海收飛魚卵大概需要兩~三天的時間,船長依照經驗與儀器判別海流等因素,找到自認滿意的魚場後便開始下草包,經繫線繫著一串串在海面上漂浮,下完草包後便是漫長的等待。
大海上瞬息萬變,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況以應付各種突發事件相當重要,等待時人們盡量找尋陰涼處躲避日頭,曝曬相當的耗費珍貴的體力與水份。在這悠閒的期間,船員們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或者望著茫茫大海發呆、或者聽著廣播、透過無線電聊天、或者釣魚,夾雜著突來的各種神祕生物身影游過。
除了鬼頭刀嗜食飛魚,海豚、鮪魚、還有俗稱煙仔、炸彈魚的鰹魚,也同樣追捕飛魚,因此一條條飛濺的白花都會激起漁民們得破口大罵,那也許是一群飛炫海豚們經過表演旋轉跳越的水花,或炸彈魚集體跳躍落下產生如同砲彈落水的水花,有經驗的船長遠遠的就能藉由水花分辨出是哪種魚類,這些魚的出現都會嚇走原本想來產卵的飛魚群。
入夜以後,船員們需要輪流守夜,避免大船誤撞或者與其他漁船的草包交纏,大海的夜中,除了草蓆繫線底端那顆一閃一閃的信號燈外,滿天的星斗一覽無遺,而船身兩側不時有浮游生物碰撞船身激發出藍色螢光,就像馬祖知名的藍眼淚,在寂靜的夜中,一個人獨享這片風景,是一種難得的浪漫,夜裡海風與濕氣加上低溫形成露水冷得讓人捲曲起身體,才能體會擁有床鋪已經是一種奢侈的幸福。
在海上漂流一夜,看著宜蘭海外最明顯的地標-龜山島,代表海流沒有將我們帶到太遠的地方,大夥開始齊力將草包拉起,海上相當多的水母就這樣黏在繫繩上一併被拉上來,在我們的手臂上留下多條又刺又熱的抓痕。將草蓆悉數回收後,便開始採收飛魚卵,一席草包上大概會有4~8片的分葉,一一將草蓆上的飛魚卵取下集中便大功告成。
今日飛魚卵已經成為相當常見的創意料理食材了,例如飛魚卵香腸、飛魚卵泡菜、醃飛魚卵,很多餐廳或日式料理店也會拿飛魚卵來入菜。
對海洋的文化知道越多,海洋吸引我們的事物也會越多,我們不再只是看著菜單卻不知道我們吃的海鮮來自何方,牠們曾怎樣的生活過,我們的食用對牠們可能造成哪些影響,與食物們建立起連結,多到海邊、魚市場走走,也走入農田,走入自然,美食文化也是可以相當知性的。
台灣東部有一座人之島-蘭嶼,其上居住著飛魚的子民,達悟人。在食物取得不易的小島,飛魚文化年復一年的帶動著蘭嶼的生活週期。飛魚是一種大洋洄游性魚類,每年隨著黑潮在三到六月時洄游到台灣東部外海,達悟人們依照飛魚的汛期,將一年分為三季:飛魚祭(rayon)、終食祭(teyteyka)與冬(amiyan),而飛魚祭中又有各種大大小小的慶典,村落中不難見到掛著一隻隻的「一夜乾」,直到終食祭為止,未食完的飛魚必須丟棄,以免招致疾病。島民們再次等待隔年飛魚的到來。
回到台灣本島,同樣也有獨樹一格的飛魚文化。漢人們稱飛魚為「飛烏」,形容他們受到驚嚇時成群飛起,深藍色的背影在海面上煞是一片。通常他們為的是躲避「飛烏虎」-鬼頭刀的追殺。看過李安導演<少年PI的奇幻旅程>這部電影的朋友,對於飛魚群飛的壯觀場面與鬼頭刀艷麗的藍紫色,想必都印象深刻吧。當然電影中的畫面或許過於誇張,通常飛魚並不會這樣滿天亂飛,而是一致的往某個方向滑翔。各位若有幸搭船至離島遊玩,尤其是東海岸,在船身兩側不難見到受船隻驚嚇的飛魚向兩側逃散,而後再度落入海中。
台灣本島的飛魚產業的莫過於東北角了。宜蘭南方澳素以鯖魚聞名,鯖魚是世界上相當重要的經濟性魚獲,相信各位對市售茄汁鯖魚罐頭並不陌生;鯖魚油脂組成分佳,富含ω-3不飽和脂肪酸,豐富的優質油質在烤過以後相當美味,且不像鮪魚等大型深海魚種具有重金屬累積的問題,吃多了對人體有不良影響,也不像大型魚類由於過捕與成熟年齡較久的問題而面臨生存壓力,因此選擇食用鯖魚其實也是一種品嚐海鮮卻又相對友善環境的行為。
另外隨飛魚而來的鬼頭刀大部份會做成魚排外銷,或者做成鬼頭刀乾,近日也有許多小吃店紛紛推出鬼頭刀炒飯,而宜蘭南方澳的名產-飛虎魚丸,便是由鬼頭刀肉所製成。
在南方澳漁港閒晃很快會注意到一個特殊的景觀-滿地金黃的草蓆。
飛魚們產下的卵具有黏性,牠們將卵產在海上漂浮的大型海藻中,隨海流動;漁民利用此習性投下草蓆吸引飛魚前來產卵。新草蓆使用前需先泡海水一週以上以去除草味,並且曬乾避免發霉,保養得當來年可以重複再使用。
一般來說,一艘船出海收飛魚卵大概需要兩~三天的時間,船長依照經驗與儀器判別海流等因素,找到自認滿意的魚場後便開始下草包,經繫線繫著一串串在海面上漂浮,下完草包後便是漫長的等待。
大海上瞬息萬變,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況以應付各種突發事件相當重要,等待時人們盡量找尋陰涼處躲避日頭,曝曬相當的耗費珍貴的體力與水份。在這悠閒的期間,船員們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或者望著茫茫大海發呆、或者聽著廣播、透過無線電聊天、或者釣魚,夾雜著突來的各種神祕生物身影游過。
除了鬼頭刀嗜食飛魚,海豚、鮪魚、還有俗稱煙仔、炸彈魚的鰹魚,也同樣追捕飛魚,因此一條條飛濺的白花都會激起漁民們得破口大罵,那也許是一群飛炫海豚們經過表演旋轉跳越的水花,或炸彈魚集體跳躍落下產生如同砲彈落水的水花,有經驗的船長遠遠的就能藉由水花分辨出是哪種魚類,這些魚的出現都會嚇走原本想來產卵的飛魚群。
入夜以後,船員們需要輪流守夜,避免大船誤撞或者與其他漁船的草包交纏,大海的夜中,除了草蓆繫線底端那顆一閃一閃的信號燈外,滿天的星斗一覽無遺,而船身兩側不時有浮游生物碰撞船身激發出藍色螢光,就像馬祖知名的藍眼淚,在寂靜的夜中,一個人獨享這片風景,是一種難得的浪漫,夜裡海風與濕氣加上低溫形成露水冷得讓人捲曲起身體,才能體會擁有床鋪已經是一種奢侈的幸福。
在海上漂流一夜,看著宜蘭海外最明顯的地標-龜山島,代表海流沒有將我們帶到太遠的地方,大夥開始齊力將草包拉起,海上相當多的水母就這樣黏在繫繩上一併被拉上來,在我們的手臂上留下多條又刺又熱的抓痕。將草蓆悉數回收後,便開始採收飛魚卵,一席草包上大概會有4~8片的分葉,一一將草蓆上的飛魚卵取下集中便大功告成。
今日飛魚卵已經成為相當常見的創意料理食材了,例如飛魚卵香腸、飛魚卵泡菜、醃飛魚卵,很多餐廳或日式料理店也會拿飛魚卵來入菜。
對海洋的文化知道越多,海洋吸引我們的事物也會越多,我們不再只是看著菜單卻不知道我們吃的海鮮來自何方,牠們曾怎樣的生活過,我們的食用對牠們可能造成哪些影響,與食物們建立起連結,多到海邊、魚市場走走,也走入農田,走入自然,美食文化也是可以相當知性的。
漁船上待放的草蓆 |
在草蓆上休息的鳳頭燕鷗 |
鬼頭刀 |
鰹魚 |
自草蓆上取下的飛魚卵 |
從海上遙望龜山島 |
蘭嶼村落家中掛著一夜乾 |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