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在遠古時期由於板塊分離的早,其上孕育出許多不同於其他大陸板塊的生物,袋鼠就是一例。澳洲製造(Australian Made)的認證商標,便是以袋鼠作為象徵。袋鼠可愛的外表下非常強悍,強勁有力的尾巴除了直接攻擊外,更能當作支點,撐起全身的重量,以雙腳踢擊。但除了為了爭奪配偶或者其他原因偶發的爭鬥,算是相當溫和的生物。然而牠們強盛的繁殖能力與缺乏天敵,快速的擴張也給澳洲政府很大的困擾-常常出現在道路兩側,夜晚會好奇的趨向光源,很容易慘死輪下,而巨大的身軀同樣可能造成車禍。
常見的袋鼠依體型大概可分為三類,由大至小分別為kangaroo(勘哥魯)、wallaby(挖勒比)、quokka(誇卡),這些袋鼠的生活環境不太相同,體型最大的kangaroo通常出現在草原上,wallaby則偏好灌木林間,quokka只分布在西南澳的一些島嶼間,另外還有比較特別的樹袋鼠(tree kangaroo),分布在西北澳的雨林區,屬於樹棲型的袋鼠。
常見的袋鼠依體型大概可分為三類,由大至小分別為kangaroo(勘哥魯)、wallaby(挖勒比)、quokka(誇卡),這些袋鼠的生活環境不太相同,體型最大的kangaroo通常出現在草原上,wallaby則偏好灌木林間,quokka只分布在西南澳的一些島嶼間,另外還有比較特別的樹袋鼠(tree kangaroo),分布在西北澳的雨林區,屬於樹棲型的袋鼠。
帶著小孩到處跑
有袋類動物如無尾熊、負鼠、袋鼠等,與人類同樣都是哺乳綱的生物,牠們的子代在育幼袋中吸食母乳,並能得到妥善照顧。儘管有袋類動物相當特別,但並非澳洲特有,在北美洲及南美洲仍然可發現部分物種,如北美負鼠。
會生蛋的哺乳類
會生蛋的哺乳類
若要談到澳洲特有的生物,非鴨嘴獸與針鼴這兩種單孔目的奇異生物了。單孔目是哺乳類中唯一會產卵的,牠們會將卵放置育幼袋中靠體溫孵化,孵化後的寶寶會尋找母體的乳腺吸取乳汁。
演化史上的過渡物種
單孔目顧名思義,指的是排尿、排糞及產卵都在同一個出口-洩殖腔。在演化上兩棲、爬蟲、鳥類都具有此構造,而哺乳類就只有單孔目仍保留此特徵;人類寶寶在胚胎發育時期仍能見到洩殖腔的演化痕跡,直到泌尿系統及生育系統發展時便會消失。
鴨嘴獸一般居住在河川中,牠們在河岸兩側挖洞築巢,於清晨或傍晚時覓食。在安靜無風的日子裡循著河流走、或者在湖泊旁等待,很有機會見到其蹤跡。尋找水面一小圈的水波,一小段時間後又出現另一圈水波;就像在海上船長看著潛水員吐氣的水波來確認潛水員位置一樣。
鴨嘴獸一般居住在河川中,牠們在河岸兩側挖洞築巢,於清晨或傍晚時覓食。在安靜無風的日子裡循著河流走、或者在湖泊旁等待,很有機會見到其蹤跡。尋找水面一小圈的水波,一小段時間後又出現另一圈水波;就像在海上船長看著潛水員吐氣的水波來確認潛水員位置一樣。
牠們看似堅硬的鴨嘴其實是柔軟的,靠著嘴部敏感的觸覺翻攪底土尋找貝類、甲殼類或者昆蟲等,食性複雜。另外牠們同時也具有跟魚類相似的電受器,鯊魚便是利用這種”嗅覺”來感知獵物。
此外鴨嘴獸的還有一項絕活,其後腳的毒刺,在繁殖季節時,用來競爭交配權,或者保護幼體;雌性鴨嘴獸成熟後此器官便會退化,僅有雄性鴨嘴獸會保留。
單孔目的另一種生物-針鼴,與鴨嘴獸相當類似,同樣具特化的口部,看似鳥喙,同樣柔軟,由於食性關係,針鼴的口器作用更像食蟻獸,用舌頭來黏取螞蟻等食物。針鼴同樣具有感電器,但是在陸地上導電性不若水中,其數量也較少。牠們的後腳上同樣具有毒刺,卻比較類似演化中的痕跡器官,不太具有功效。
針鼴身上布滿的短刺是特化的毛髮,能不斷生長,與刺蝟比較相似,在遇到威脅的時候會縮成球狀以自保;而豪豬的刺上有特化角質層,能夠自行脫落,扎在掠食者身上。針鼴行動緩慢,走在林道上很有機會見到牠們的蹤跡,有些比較遲鈍的個體甚至無視人類的存在。但是牠們有時候也會過馬路,遭到驚嚇時在路面上縮起,反而相當危險。
演化小知識
生物在生殖時會不斷累積微小的變異,當地理因素或其他原因導致同一種生物被隔開成數群,而無法互相交配時,彼此間的差異越來越大,就有機會演化成不同的生物。而環境的改變會選擇最適合生存下來的變異種,決定生物的演化方向。
慵懶的袋鼠 |
慵懶的無尾熊 |
長大的袋鼠寶寶仍然貪圖著母乳 |
鴨嘴獸 |
鴨嘴獸喜好安靜的水域 出沒時會帶來一圈圈水波 |
針鼴 |
簡易演化樹示意圖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